解放軍將領培養之觀察與分析: 兼論十七大人事安排 摘要 從2006年6月開始起,解放軍各總部、軍兵種以及相關軍事院校的高層已陸續展開人事調整,並在十七大前進入新的人事變動高峰期。隨著解放軍將領一代一代的更新,過去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在對黨忠誠的原則下,解放軍近年來在培養將領上已漸漸走向制度化。「年輕化」、「專業化」、「避免派系」是培養、拔擢新一代將領的重要考量。 在新的人事安排上,1950年後出生的解放軍將領已逐漸開始躍上檯面擔任重要軍職。解放軍新一代的高級將領的培養也強調其專業性,特別是有無能力進行區域現代化戰爭(如台海戰爭)的指揮。目前擢升的將領許多都有準備台海作戰的相關經驗。隨著這些將領不斷被充實到重要職位、再加上海、空軍及二炮地位的提升,也在在突顯出中央軍委對於台海戰爭與現代化「一體化作戰」的重視。此外,隨著十七大人事的更迭,江澤民勢力的消長不明,但山頭政治卻正在逐漸消失當中,但如果能有「太子黨」背景,將領在升遷與培養上的確會有比較多的機會。 關鍵詞:解放軍、人事變動、十七大 前  言 今年是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也是中共十七大召開年。就在人們普遍關注各地黨委換屆之時,解放軍高層人事變動也已陸續完成。通常而言,解放軍領導人任職年限在大軍區正職為65歲,副職最高年限為63歲,軍委成員可放寬至70歲。由於大軍區以上正職通常任期最多為十年,許多大軍區正職以上的高階將領已經面臨「屆齡退休」的問題。因此不同於十六大,在十七大前後解放軍將會有一批新一代的高級將領出現。[1] 未來解放軍的發展,或許就將掌握在這群新世代手中,值得關心中共軍事發展的人士多加注意。 一般來說,一名少尉如果要能晉升為大校,至少需花上二十年。但若要晉升為將軍,則除了本職學能外,還必須受到更多、更複雜的因素?宜蘭民宿謈龤C「大約每三個上校能出一個大校;但十個大校中不見得能出一個少將」。[2] 無庸置疑地,能成為將官,特別是高級將官是一件極為困難且光榮的事情。有關於解放軍將領之培養,當然也是一件非比尋常的要事。 不同於戰爭時期,目前解放軍將領培養與拔擢不再是基於戰功,承平時期的晉升比較強調制度化。[3] 除了在相關軍事院校,甚至是國外教育機構接受學術或專業的訓練外,解放軍目前最重要「培養」高級將領方式是讓其在不同性質的單位「歷練」,特別是在總部與大軍區、不同大軍區之間的經歷要補足,以培養全方位、廣視野、現代化的「複合型指揮人才」(multi-talented military commanders)。以下就分別論述目前解放軍將領培養及拔擢的幾個方向,同時也兼論十七大解放軍的人事安排。 積極拔擢青壯將領 從2006年6月開始起,解放軍各總部、軍兵種以及相關軍事院校的高層已陸續展開人事調整,並在十七大前進入新的人事變動高峰期。在新的人事安排上,1950年後(即俗稱的「五十後」)出生的解放軍將領已逐漸開始躍上檯面擔任重要軍職。胡錦濤擢升將領的方式與以往並不完全相同。有評論認為,胡錦濤較諸江澤民更注重「實用主義」。「江澤民遵守共軍傳統慣例,胡錦濤則打破『論資排輩』的傳統慣例,大幅晉升年輕將領,只要有能力、有實力的年輕軍官,就有可能『二級跳』、『三級跳』被拔擢和提升」。[4] 十六大時,中共七大軍區司令員的平均年齡約 63 歲。[5] 但到十七大時七大軍區司令員平均年齡只有58.6歲。在2003年時,50歲出頭的房峰輝、趙克石、陳國令、王國生等將領都還只是正軍職,但經過2003與2004年兩次人事調整後,就分別升上大軍區的副職。之後四人又未經與其他同級職位「輪崗」的過程,於今年直接升為大軍區正職,分別擔任北 賣房子京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政委,以及蘭州軍區司令員。[6] 這種快速晉升顯示解放軍高層破格拔擢有為年輕將領的魄力。 除了放在大軍區歷練的「五十後」青壯將領外,空軍方面,新任空軍司令員許其亮今年57歲,29歲就出任空軍某航空兵師長,是當時全軍最年輕的高級軍官。空軍四位副司令員全是1949年出生,素以好發議論著稱的副政委劉亞洲則是1952年出生的將領。海軍年輕化的情況也相當一致,五名副司令員平均也是1950年出生,身兼海軍參謀長的丁一平為1951年出生。[7] 相比之下,目前二炮部隊與四總部年輕化較不明顯,而且領導年齡仍舊偏高,只有新任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曉江不到60歲。不過考諸「年輕化」的走向,「世代交替」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8] 解放軍「年輕化」最緩慢的是在中央軍委會,如梁光烈、廖錫龍今年(2007年)已經67歲,陳炳德也66歲了,李繼耐65歲,不過這比十年前仍進步多了。在1997年時,中央軍委會成員平均為67.85歲。在年紀最大的曹剛川(72歲)退出後,中央軍委現在成員平均為63.5歲,降低了4.5歲之多。[9] 此次十七大所選出的204名中央委員中,解放軍有41名高級將領當選,約佔全體中委總數的20.1%,比十六大的21.7%略低。[10] 由於世代交替的原則,十六大常委有26名高級將領未能連續當選十七大中委,其中包括(以下為原職)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曹剛川、中央軍委委員喬清晨,副總長錢樹根、總政副主任唐天標、總後政委張文台、總裝副政委李棟恆、海軍原司令石雲生(亡故)、政委楊懷慶、副司令沈濱義,瀋陽軍區司令錢國梁、政委姜福堂,北京軍區司令朱啟,蘭州軍區司令李乾元、南京軍區政委雷鳴球,廣州軍區政委劉書田、成都軍區司令王建民、政委楊德清、副司令兼西藏軍區司令蒙進喜、二炮政委 裝潢隋明太、國防大學政委趙可銘、軍科政委溫宗仁、總後副部長孫志強、武警副司令陳傳闊等人。相對於老人的漸漸退出,新任總裝備部長常萬全、瀋陽軍區司令張又俠、北京軍區司令房峰輝、南京軍區政委陳國令、廣州軍區政委張陽、成都軍區司令李世明、政委張海陽、軍科院長劉成軍、政委劉源、以及總政副主任劉曉江等人都順利成為新任中央委員。這些新中委大多為1949年後出生、1968年後參軍,有人稱之為「4968後」現象。[11] 總的來?,中央軍委對於解放軍將領的拔擢主要在於工作能力、年齡以及派系間採取均衡考量。雖然尚未法典化,但這幾年以來年齡限制已成為培養下一代接班將領的重要條件。2006年時,瀋陽軍區政委姜福堂上將、副司令員吳玉謙中將達到任職最高年限,副司令員毛鳳鳴中將達到服役最高年限,退出現役。瀋陽軍區一次就有三個重要軍職出缺,雖然有欠缺穩定性之慮,但年齡限制顯然已成為定制。有關於年限的「一刀切」或許仍有反彈聲浪,認為很多優秀將領因為年齡限制而失去了晉升機會,而讓其他能力與經歷相對不足的年輕將領出線。不過「年輕化」似乎已成了解放軍發展的既定趨勢,再多的反彈恐也無濟於事。 專業背景的強化 相對於年紀,解放軍新一代的高級將領的培養也強調其專業性,特別是有無能力進行區域現代化戰爭(如台海戰爭)的指揮。因此,這批新星雖然沒有像其前輩那樣具有較豐富的作戰經驗,但卻接受了許多專業化、現代化的軍事教育與薰陶。有統計資料顯示,現任作戰部隊軍級領導班子成員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已經占81.7%,本級培訓率74.3%,其中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占10%。[12] 解放軍公佈的數字雖不能盡信,但的確有越來越多將官畢業於技術指揮院校,會外語,懂指揮,對軍事現代化與資訊化戰爭有較深刻的認識,而被稱為所謂「複合型指揮人才」,顯示解放軍 會場佈置強化培養軍事指揮員主管協同作戰與綜合作戰指揮能力的決心。 除學校教育外,中共培養「複合型指揮人才」主要還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將將官從解放軍總部外放大軍區,新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章沁生就是一個例子。章沁生歷任總參謀部軍訓部副部長,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曾主導解放軍軍中戰略意識,尤擅長現代聯合戰役理論和訓練。2004年12月章沁生由總參作戰部部長升任總參謀長助理後,於兩年內連升兩級。2006年年底就升任副總長。現在又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一般認為這樣的安排是要增加章沁生指揮經驗,甚至就其聯合戰役理論加以實驗,足見高層對其倚重。 另一個類型是與章沁生互調職務的劉鎮武,由大軍區調入總部重要部門。劉鎮武是解放軍駐港部隊首任司令員,1999年3月被提拔為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三年後進一步擢升為廣州軍區司令員,2004年6月晉升上將。[13] 不過,劉鎮武四十餘年從軍經履歷還尚無在解放軍總部擔任領導職的機會。此次出任副總參謀長,可謂填補經歷之缺。不過也有人認為劉鎮武由於其「江派」背景,可能將逐漸退居二線,劉在十七大中未能當選中央委員或許是個跡象,2008年3月的兩會上或許會轉任人大或政協職務。[14] 培養「複合型指揮人才」的另一個重點是台灣問題與聯合作戰。解放軍向來對於不敢輕視現代條件下台海戰爭的準備。因此不令人意外地,目前擢升的將領許多都有準備台海作戰的相關經驗。此外,隨著這些將領不斷被充實到重要職位、再加上海、空軍及二炮地位的提升,也在在突顯出中央軍委對於台海戰爭與現代化「一體化作戰」的重視。[15] 進一步分析來看,新任總參謀長陳炳德曾在南京軍區的60軍和1軍工作,1993至2000年擔任南京軍區參謀長、司令員。1996年台海危機時,陳炳德是陣前最高指揮官,也是解放軍三軍聯合作戰演練的主要規劃者之一,長期待在南京軍區的結果使得 西服陳炳德對於台海戰爭的熟悉度超過前任梁光烈。南京軍區新任司令員趙克石曾任駐廈門的31軍軍長,熟悉台海局勢。現年55歲的南京軍區副參謀長張中華少將已代理南京軍區參謀長一職,張中華曾長期任職陸軍第1集團軍,先後任參謀長、軍長,而駐浙江的第1集團軍亦是南京軍區演習攻台的主力部隊之一。 新任副總長馬曉天曾在1998年至1999年任廣州軍區空軍參謀長,2001年至2003年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南京軍區空軍司令員。新任空軍司令員許其亮早年擔任空軍上海指揮所參謀長,1990年出任空軍駐福建部隊司令員,參與過打航母的演習,馬、許兩人都對於進行台海空戰準備具有豐富經驗。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擔任過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接任海軍司令員後的短短幾個月內,吳勝利便積極在東海進行實彈與兵種合成大演練。2003年吳勝利曾以南海艦隊司令的身份,造訪美軍太平洋艦隊航空母艦戰鬥群,是中國第一個登上航空母艦戰鬥群的高級將領。[16] 現任二炮司令員靖志遠主要的軍旅生涯也都和對台作戰有關,曾任安徽黃山第52基地司令員,1996年3月向台灣外海試射東風導彈的815旅(二炮第一個成立的應急機動旅)即為他下轄的部隊。[17] 這幾人湊在一起,「專業面涵蓋全軍,從飛彈突防、海空聯合打擊到垂直登陸,形成對台作戰的一個完整套路。」[18] 江澤民勢力未明與山頭政治的逐漸消失 江澤民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十五年期間[19],擢升了一大批高級將領,包括軍委第一副主席郭伯雄、副主席徐才厚、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總後勤部長廖錫龍、總裝備部長陳炳德、空軍司令員喬清晨、二炮司令員靖志遠等人,逐漸鞏固了解放軍中的江勢力。接任的胡錦濤也有樣學樣。在接任軍委主席職務第二天,胡錦濤即晉升海軍司令員張定發和二炮司令員靖志遠為上將。2006年6月24日,胡錦濤授予十名高級將領上將軍銜,包括總政治部副主任劉永治、 訂做禮服總政治部副主任兼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孫忠同、總裝備部政委遲萬春、空軍政委鄧昌友、第二炮兵政委彭小楓、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北京軍區政委符廷貴、蘭州軍區政委喻林祥、南京軍區司令員朱文泉以及成都軍區司令員王建民。2007年7月6日胡錦濤又晉升三名上將,分別是副總參謀長許其亮、總後勤部政委孫大發、海軍司令員吳勝利。11月2日,晉升新任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為上將。胡錦濤出任中央軍委主席後數度主導高階將領的晉升,表明他對軍隊的掌控能力正進一步增強。 另一個江澤民勢力遭到挑戰的例子是負責中共最高領導人安全的中央警衛局局長由喜貴上將的下台。由喜貴在1994年出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三年後升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中央警衛局長,2004年獲頒上將軍銜,是繼鄧小平侍衛長楊德中後,第二位貴為上將的中央警衛局長,與中共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並稱為江澤民兩大心腹。由喜貴的退職早有跡象。在2006年6月警衛局重組時,由喜貴便只負責一些普通警衛工作,中央警衛局的日常工作已由胡錦濤的衛士長孫之功全盤負責,中央警衛局從班、排、連、營到師級的領導也都全部更換過。[20] 由喜貴被免職後,由常務副局長曹清接任局長。「曹清的派系色彩不明顯,是他接任中央警衛局長的最重要因素。」[21] 在解放軍的發展當中,派系向來是一個極為明顯的現象。在江澤民掌權時期,軍隊中的山頭政治、地緣政治、血緣政治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部隊中紅一軍歷史的、山東出身的,甚至一些「太子黨」都形成了有力派系。如同為山東籍的張萬年與遲浩田所提攜的也多為山東籍的將領。業此,江澤民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來規範:在思想教育上,時時倡導部隊團結,反對派系分立。[22] 在軍隊人事安排上,則盡量擺平派系,並收制衡之效。在執政後期,江澤民防堵軍隊內部「山頭主義」的努力似乎見到了成效。隨著「世代交替」的?小額信貸[因素,江澤民做為中央軍主席拔擢新一代將領的權力也換來了將領的效忠。 不過江澤民卻給繼任的胡錦濤留下了一座小山頭。在即將卸任之際,江澤民力薦時任總政治部主任的徐才厚晉升軍委副主席。若按照資歷,徐才厚位列軍委第一副主席郭伯雄和國防部長曹剛川之後。但是實際上徐才厚仍然主管總政治部的工作,手中握有軍中人事調動的大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凌駕於前兩位副主席之上。有關於徐和其「東北軍」的謠言很多,[23] 特別是在胡錦濤權力未穩之時。一個明顯的例子是2006年胡錦濤晉升十上將時,解放軍內部即有「東北軍」壓倒群雄之說。這指的是彭小楓及遲萬春出身哈爾濱軍事工業大學,他們和主管高級將領人事升遷考核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是哈軍工校友。另外和徐才厚同為遼寧老鄉的符廷貴也升任上將。謠言還說,曾協助徐才厚主持《解放軍報》的孫忠同也是這層關係升上將。 不過,「東北軍」畢竟多只限於政委系統,出身東北體系的將領彼此之間並不大敢結黨營私,更不用說胡錦濤對於親近江澤民的徐才厚存有戒心,「東北軍」的影響力因此也隨著胡錦濤的軍權穩固而越來越小。事實上,高階將領前後代間存有關係本就不足為奇。舉例來說,十六大時期晉升的郭伯雄、梁光烈、廖錫龍就和前任的張萬年與傅全有有相當關係。但這些將領之所以能夠晉升到高位卻不只是因為長袖善舞或人際關係良好之故。事實上,自十六大後,外界多認為解放軍高階將領的晉升已逐漸脫離以往的「派系主義」(nepotism)以及「政治權謀」(political jockeying)。將領拔擢上比較有標準化的程序、功績考量,也有較為明顯的候選人體系,以及部份的透明度。[24] 總的來說,胡錦濤的用人有其地區性考量,但也有其他因素。在安排上,一些新晉將領被調出原軍區,如瀋陽軍區司令員張又俠原為北京軍區副司令;以及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原為廣州軍區參謀長。這可能是為了增加渠等歷練,但也可收?酒店打工黎謢a方派系坐大之效。政委調出的情況特別明顯,如南京軍區政委陳國令為原廣州軍區副政委;蘭州軍區政委李長才為原南京軍區副政委;成都軍區政委張海陽為原北京軍區副政委,這大概是政委必須「監軍」,不能久任一處之故。但有些將領卻是由原軍區拔擢升任,如南京軍區參謀長趙克石接替朱文泉,升任南京軍區司令員;蘭州軍區參謀長王國生取代李乾元,晉升蘭州軍區司令員。不論如何,這些新晉將領都將成為胡錦濤在解放軍的班底。 目前江澤民在軍中的勢力雖然隨著「世代交替」而有下降趨勢,但從十七大黨務人事安排當中胡錦濤仍不能盡如其意的安排來看,共產黨中的老一輩,特別是江澤民在解放軍中的勢力或許仍不能忽視。除此之外,將領如果能有「太子黨」背景,在升遷與培養上的確會有比較多的機會。這一波人事調整,有幾個高幹子弟獲重用: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之子劉源出任軍科院政委;前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之子張海陽升任成都軍區政委;張宗遜上將之子、原北京軍區副司令張又俠,升任瀋陽軍區司令員。以上三人都順利當選十七大中央委員。當然提到「太子黨」也不能忘記已任要職的空軍副政委的劉亞洲(李先念女婿)、二炮政委彭小楓(彭雪楓之子)、二炮副司令員張翔(張愛萍之子)等等,其中彭小楓是十七大中央委員;劉亞洲則當選了候補委員。不過要指出的是,雖然這些「太子黨」的家庭背景對於其晉升會有正面幫助,但彼此之間卻沒有結「黨」之行為。以「太子黨」這個名詞或許並不完全合適。 結語 隨著解放軍將領一代一代的更新,過去槍桿子出政權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在「黨指揮槍」原則的貫徹下,解放軍在政治上的角色越來越不明顯。以國家權力安排來說,除了軍委主席以外,中央軍委會的成員沒有一個是政治局常委。事實上在過去二十年內,只有劉華清曾經當過政治局常委。在共產黨的嚴格管制下,解放軍必須向中央軍委,更明確地說是中央軍委主席效忠,才能在固 酒店經紀定的遊戲規則當中獲得培養與晉升。這也就是為何缺乏軍事背景的江澤民與胡錦濤都能夠一步一步掌握軍權之故。 在對黨忠誠的原則下,解放軍近年來在培養將領上已漸漸走向制度化。「年輕化」、「專業化」、「避免派系」是培養、拔擢新一代將領的重要考量,[1] 十七大的人事變動亦是如此。不過,解放軍人事晉升透明度不足仍然是一大缺點。在美國,國防部重要文職與軍職經總統提名後,必須將提名案送到參議院武裝部隊委員會接受聽證。獲得該委員會推薦後,再送到參議院全院做形式上之同意,方能完成任命程式。一般來說,大部份都屬於「經常性提名案」,如一般將領晉升案(含上校升准將),委員會通常用口頭表決很快就通過了。但國防部重要軍、文職,包括部長、副部長、助理部長、參謀聯席會主席、各軍種部長、參謀長、作戰指揮部指揮官等職的晉升與提名案,卻屬於「特別性提名案」,武裝部隊委員會對此等提名案都會異常重視,聽證時也較諸其他委員會更為嚴格。如有重要職位臨時出缺,武裝部隊委員會亦會排定緊急議程討論。這樣的設計體現了美國除了預算監督外,軍隊要向代表人民的國會負責的「軍隊國家化」原則。 相對於此,解放軍領導的變動卻只能藉由一般對軍隊活動的報導而間接得知。官方網站如「中國軍網」資料的更新更是緩慢,將領往往出任新職數月後,外界才會得知人事更動。這或許有解放軍本身的保密考量,但事實上對國外專業情報部門來說影響不大,對於日漸強調人事制度化的解放軍也沒有正面幫助,甚至還會影響到軍心的穩定,當然這更不合「軍隊國家化」原則。不過,畢竟解放軍在本質上只是共產黨維護政權的「私產」。[2] 既是「私產」,人事變動又何必「公開化」、「透明化」或是「國家化」呢? [1] Li Mingjiang, “The PLA’s New Talent Strategy”, Straits Times, Aug. 22, 2007, http://taiwansecurity.org/ST/2007/ST-220807.htm 租屋。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g42mgnfj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